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 (囫圇吞棗 ) 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hú lún tūn zǎo,囫囵吞枣是贬义词。。。。

拼音读音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怎么读
注音ㄏㄨˊ ㄌㄨㄣˊ ㄊㄨㄣ ㄗㄠˇˊ
繁体囫圇吞棗
出处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例子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正音“囫”,不能读作“wù”。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辨形“枣”,不能写作“束”。
辨析囫囵吞枣和“生吞活剥”;都可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同在于:①囫囵吞枣偏重指作学问不求甚解;“生吞活剥”偏重指生搬硬套。②“生吞活剥”还可形容吃东西时的状态;囫囵吞枣不能。
谜语吃枣子不吐核
近义词生吞活剥、不求甚解
反义词融会贯通、含英咀华、细嚼慢咽
英语lap up information without digesting it
俄语воспринимать без разбóру
日语なつめを丸(まる)のまま飲み込む;(読書内容などを)ろくに検討(けんとう)もせずうのみにする
德语eine Dattel hinunterschlucken,ohne sie zu kauen-etwas lesen,ohne es zu verstehen
法语manger les jujubes sans les mǎcher(tout gober)
※ 成语囫囵吞枣的拼音、囫囵吞枣怎么读由优势学习网成语大全提供。
在线汉字转拼音
※ 与(囫囵吞枣)相关的成语及拼音:
因材施教 |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进行;教:教育。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 |
石枯松老 | 枯:干枯。石头干裂,松树老朽。形容历时极为久远。 |
旦夕之间 | 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间,形容在很短时间内。 |
七搭八扯 | 同“七搭八搭”。 |
浪费笔墨 |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惊心动魄 |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
神出鬼入 | 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
万里长城 | 指我国长城。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 |
生死有命 | 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的。指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
雨散风流 | 比喻离散。 |
满招损,谦受益 | 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
光前启后 | 犹“光前裕后”。 |
黄雀衔环 |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指报恩。 |
粗制滥造 |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
粗服乱头 | 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
无关紧要 |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
事与愿违 |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
遗世绝俗 | 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
空话连篇 | 连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 |
散言碎语 | 犹言闲言碎语。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圆凿方枘 |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 鸳鸯:鸟名,比喻夫妻。乔太守审理案件时将错就错,乱点鸳鸯,将三对夫妻相互错配。比喻胡乱指挥。 |
形形色色 | 形容事物类别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 |
最近成语拼音查询:
更多成语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