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息
词语解释
太息[ tài xī ]
⒈ 即“叹气”。
英have a deep sign;
⒉ 生理现象。以呼气为主的深呼吸。正常人的呼吸中,一呼一吸称为一息,一息脉动四次,三息之后有一次深呼吸,脉五动,脉诊上称为“闰以太息”。病理情况下,若患者频频吸气,称为善太息,它是一个症状,可由肝胆郁结,肺气不宜引起。
⒊ 表示某种感情。
例陈涉太息回。——《史记·陈涉世家》
感动太息。——清·张廷玉《明史》
引证解释
⒈ 大声长叹,深深地叹息。
引《庄子·秋水》:“公子牟 隐机大息,仰天而笑。”
《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史记·苏秦列传》:“於是 韩王 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剑仰天太息曰:‘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 秦。’”
司马贞 索隐:“太息,谓久蓄气而大吁也。”
宋 叶适 《上西府书》:“天子为之忧愧太息,引咎镇抚,然后少安。”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令人太息古昔工程的坚美。”
⒉ 长呼吸。
引《素问·平人气象论》:“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
张介宾 注:“闰,餘也,犹闰月之谓。言平人常息之外,间有一息甚长者,是为闰以太息。”
国语辞典
太息[ tài xí ]
⒈ 大声叹气。
引《楚辞·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文明小史·第四六回》:「临出门时,安绍山还把手一拱,说道:『前途努力,为国自爱!』说完这句句,掩面而入。劳航芥又不胜太息。」
近叹气 叹息 嗟叹 咨嗟
德语Seufzer (S)
最近近义词查询:
判决的近义词(pàn jué)
那儿的近义词(nà ér)
投机的近义词(tóu jī)
结构的近义词(jié gòu)
温柔的近义词(wēn róu)
正式的近义词(zhèng shì)
创作的近义词(chuàng zuò)
难得的近义词(nán dé)
但是的近义词(dàn shì)
人民的近义词(rén mín)
相近的近义词(xiāng jìn)
华夏的近义词(huá xià)
附近的近义词(fù jìn)
小心翼翼的近义词(xiǎo xīn yì yì)
遭遇的近义词(zāo yù)
不够的近义词(bù gòu)
恐怕的近义词(kǒng pà)
生产的近义词(shēng chǎn)
独身的近义词(dú shēn)
依附的近义词(yī fù)
老是的近义词(lǎo shì)
基本的近义词(jī běn)
充盈的近义词(chōng yíng)
贫民的近义词(pín mín)
里面的近义词(lǐ miàn)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