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ǐ

驱使


拼音qū shǐ
注音ㄑㄨ ㄕˇ

繁体驅使
词性动词


驱使

词语解释

驱使[ qū shǐ ]

⒈  迫使;使唤。

不堪驱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不堪母驱使。
供驱使。

order about;

⒉  推动。

为好奇心所驱使。

prompt; urge;

⒊  差遣;派用。

年在方刚,适可驱使。

send sb. on an errand or mission; dispatch;

引证解释

⒈  差遣;役使。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唐 韩愈 《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右準律,不许典贴良人男女作奴婢驱使。”
清 顾炎武 《拽梯郎君祠记》:“方东兵之入 遵化,薄京师,下 永平 而攻 昌黎 也,俘掠人民以万计,驱使之如牛马。”
郭沫若 《高渐离》第二幕:“陛下有什么驱使?”

⒉  调遣;使用。

《三国志·吴志·张昭传》:“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羣贤。”
清 吴伟业 《庚子八月访同年吴永调于锡山有感赋赠》之三:“酒杯驱使从无分,书卷消磨絶可怜。”
鲁迅 《书信集·致罗清桢》:“而颜面软弱,拳头过大,尤为非宜,此种画法,只能用为象征,偶一驱使。”

⒊  推动;支配。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二章四:“每人只被一种热烈的情绪--不论是贪婪、恋爱、怨恨或是复仇--所驱使着。”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三章:“当 郭振山 显得无能为力, 梁生宝 出来试图控制 蛤蟆滩 局面的时候,他仅仅出于一种党性要求和感情驱使。”

国语辞典

驱使[ qū shǐ ]

⒈  差遣、役使。

《三国志·卷五十二·吴书·张昭传》:「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
《三国演义·第四回》:「若有驱使,即当奉命。」

驱策 役使

分字解释


※ "驱使"的意思解释、驱使是什么意思由优势学习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吾与师兄被其迷惑,不能自拔,任由她驱使,死而无怨,如今想来实乃可笑之极。

2.缺乏经验的团队领导者容易错误的判断他所面临的形势,没有白手起家的心态,工作中固然出色,但在利益分配上要求高薪和所有的津贴,对最初的报酬相当计较,自大和贪婪的驱使,很容易使得企业组织在创业初始阶段就遇到难以克服的瓶颈。

3.如果一切痛苦得到创作的恩赐,就会变得很有意义。它就会成为生活最大的魔力。因为只有完全裂成碎块的人才知道渴求完美,只有被驱使的人才会达到无限之境。

4.一百十一、这些小尖兵毫不犹豫做出这样的牺牲,只因本能驱使它们勇往直前。

5., 在金钱驱使的九十年代,双职工家庭司空见惯,似乎没有例外.

6.纯粹是由于一种坐立不安的焦躁情绪驱使他来到她门前。

7.夕阳西下,放学了。我回到家,感觉家里有一股喜气洋洋的气氛。走进客厅就闻到一股美味佳肴的清香。好奇心驱使我走进厨房,问起了正在忙碌中的妈妈:“妈妈,今天是不是有客人来呀?您为什么做一桌子美味佳肴呢?”。

8.在对昨晚畅饮无度场景的记忆中,出现了一种惆怅,一种无以名之的紧张,一种模糊不定的情绪,仿佛曾经驱使他们饮酒的一切其实不过是强化了他们对自我根深蒂固的陌生感,激发了更强的烦闷,更加挥之不去、无法摆脱的矛盾心理。

9.在欲望的驱使下,第八号当铺成了一个人类贪欲的竞逐场,血淋淋、冷森森的交易常常在不动声色中进行。

10.笑逐颜开:逐:驱使;颜:脸面。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