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误再误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 wù zài wù
基本解释一次错了;二次又错。形容不接受教训;屡犯错误。
出处《宋史 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耶?’”
一误再误的典故
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遵守母命传位给三弟赵光义,即宋太宗。魏王赵廷美则是下一个接位的人选。他显得有些急不可待,宋太宗问宰相赵普如何处理。赵普说如果传位不传子而传弟就是一误再误了。宋太宗接机把赵廷美流放。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误再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闻声相思 | 《鬼谷子·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
谨小慎微 | 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
晕头转向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
漏洞百出 | 姚雪垠《<歧路灯>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杀鸡取卵 | 希腊《伊索语言 生金蛋的鸡》: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从而一下子发大财,结果却一无所得 |
争先恐后 | 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
如法炮制 | 宋 释晓莹《罗湖野录》第四卷:“若克依此书,明药之体性,又须解如法炮制。” |
叫化子 |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管他有衣服没衣服,比要饭的叫化子总强点,就算那间厨房旁边的小房子,也怪暖和的,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
心直口快 |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
废书而叹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