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刃而解的成语故事

拼音yíng rèn ér jiě
基本解释碰着刀口就分开了。比喻事情容易处理;问题容易解决。
出处《晋书 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迎刃而解的典故
公元280年,西晋镇南大将军杜预向晋武帝司马炎建议,讨伐吴国,他调兵遣将,10天功夫就占领了长江流域的大片地方。当时有人建议收兵待来年春天再战。杜预认为要乘胜追击,趁士气高涨时出兵就能迎刃而解,不久就一举占了吴国。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迎刃而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干城之将 | 《诗经·周南·兔罝》:“纠纠武夫,公侯干城。”《孔丛子·居卫》:“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 |
解铃还须系铃人 | 宋 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惨不忍睹 | 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
反唇相稽 | 汉 贾谊《治安策》:“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
人面兽心 |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
鼻青脸肿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4回:“这恶贼原想着是个暗算,趁着军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备,这一脚定然鼻青脸肿。” |
故步不离 | 清·张履祥《与陈乾初书》:“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无所进步,是以故步不离耳。” |
咄咄逼人 | 晋 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
经纬天下 | 《史记·秦始皇本纪》:“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