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仁假义的成语故事

拼音jiǎ rén jiǎ yì
基本解释假:虚假;仁:仁爱;义:道义。指假装的仁义道德。
出处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一 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暂未找到成语假仁假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假仁假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坚强不屈 | 荀况《荀子 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
放牛归马 | 《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章甫荐履 | 《文选 贾谊<吊屈原文>》:“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
势力之交 | 东汉·班固《汉书·张耳陈余传赞》:“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
顾后瞻前 | 《封神演义》第五三回:“你往我来,遭着兵刃命随倾;顾后瞻前,错了心神身不保。” |
群龙无首 | 《周易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
算尽锱铢 | 清·昭梿《啸亭杂录·吴利府》:“尝牟利于主算者,主算者算尽锱铢,其父犹以为未足。” |
到此为止 | 陈忠实《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叹口气:‘完了。到此为止。’” |
姹紫嫣红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