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远若近的成语故事

拼音liào yuǎn ruò jìn
基本解释料:揣度。预料未来的事态发展就像眼前一样清楚。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昶传》:“谋虑渊深,料远若近,视昧而察,筹不虚适。”
暂未找到成语料远若近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料远若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易放难收 | 宋·朱熹《答巩仲至》:“所谓修辞立诚以居业者,欲吾之谨夫所发以致其实,而尤先于言语之易放难收也。” |
离世遁上 | 《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
先声夺人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
胸有成竹 |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空口无凭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空口无凭的话,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 |
万无一失 | 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
归十归一 | 白诚仁、何纪光《小红军》:“你看他,又背红缨枪又拿手榴弹,收拾得归十归一,真像个久经锻炼的红军战士了。” |
路无拾遗 | 《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
目不斜视 | 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 |
互通有无 | 唐 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