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躬罪己的成语故事

拼音zé gōng zuì jǐ
基本解释躬:自身。责备自身并归罪于自己。
出处《周书·武帝纪》:“集百僚于大德殿,帝责躬罪己,问以论政得失。”
暂未找到成语责躬罪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责躬罪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以文乱法 | 《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
一视同仁 |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
望风扑影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蒋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风扑影么?’” |
形神不全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
哀而不伤 |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笃近举远 | 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
惜指失掌 | 《南史 阮佃夫传》:“佃夫拂衣出户,曰:‘惜指失掌邪?’” |
人心归向 |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
抛砖引玉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
暴取豪夺 | 宋 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