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钵催诗的成语故事


击钵催诗

拼音jī bō cuī shī

基本解释指限时成诗。比喻诗才敏捷。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


击钵催诗的典故

南朝时期,齐竟陵王萧子良常于夜间邀文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萧文琬认为这不是难事,就与丘令楷、江拱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要求钵声一止就做成一首诗。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击钵催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着手回春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来高一功的情况不妙,尚炯回来也许会着手回春。”
以身试法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囊萤照雪 《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清·张岱《与祁世培》:“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缅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区别之也。”
自命不凡 清 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
拔苗助长 郭沫若《雄鸡集 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心烦意乱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古往今来 晋 潘岳《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
立地书橱 《宋史·吴时传》:“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成,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
知往鉴今 明·无名氏《太平宴》第一折:“知往鉴今,驱曹荡吴,非同小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