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分明的成语故事

拼音hēi bái fēn míng
基本解释黑、白:黑白两种颜色;明:清楚。黑白两色分得很清。比喻对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出处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黑白分明的典故
隋唐时期,单雄信被尉迟恭打败回营,找到一字并肩王罗成。罗成听说战败的消息,就带兵出城迎战,只见尉迟恭一张黑脸非常难看,二话不说就上去厮打,几个回合下来,尉迟恭大败而逃。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黑白分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连绵不绝 |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神惠记》:“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
假公济私 |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
高屋建瓴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说雨谈云 | 元·汤式《赏花时·送友人观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说雨谈云口倦开,须发已斑白,风流顿改。” |
算无遗策 | 《晋书 桓玄传》:“自谓经略指授,算无遗策。” |
用心良苦 | 清·钱谦益《题怀麓堂诗钞》:“孟阳于恶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诗疗之,曰:‘此引年之药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 |
材轻德薄 | 宋 朱熹《论臧否所部守臣状》:“熹委是材轻德薄,不足取信,岂复更敢臧否人物。” |
万无一失 | 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
一哄而起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 清·张岱《与祁世培》:“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缅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区别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