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逢源的成语故事


左右逢源

拼音zuǒ yòu féng yuán

基本解释到处都能碰到取之不尽的源泉。比喻做事、写作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左右逢源的典故

战国时期,孟子给他的学生讲治学之道,学生问怎样才能学到高深的学问,孟子说:方法要对,态度要好,学习要有自觉性,学习知识要心有所得,久而久之,就学得广、深、透,使用起来就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然就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左右逢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暮史朝经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小圣在生之日,萤窗雪案,暮史朝经。”
兢兢战战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小储君倒也安安稳稳守着妆盒做护身符,则是我陈琳兢兢战战抱着个天大闷葫芦”。
雄心壮志 宋 欧阳修《苏才翁挽诗二首》:“柳岸抚柩送归船,雄心壮志两峥嵘,谁谓中年志不成。”
前脚后脚
鬼鬼祟祟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
钻木取火 唐·慧能《坛经·疑问品》:“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半夜三更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大腹便便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边韶传》:“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心烦意乱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