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死的成语故事


老而不死

拼音lǎo ér bù sǐ

基本解释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术的话,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

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老而不死的典故

春秋时期,原壤的母亲病故,他并不痛苦反而唱歌。老友孔子认为他不懂礼法。后来他双腿伸长坐在席上等孔子到来,孔子责备他:少时不逊顺恭敬,长大没有可以称道的事情,到年老还不死就会变成害人的东西。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老而不死)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手下留情 《庚子风云》:“在这几个当口,赵三多明明可以乘虚而入,将王成德击倒,他却一再手下留情,都把王成德让过了。”
死脑瓜骨 锦云等《草莓三爷》:“你呀,就是死脑瓜骨!”
床上安床 南朝 陈 姚最《续画品 毛棱》:“善于布置,略不烦草。若比方诸父,则床上安床。”
满天星斗 唐 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
难言之隐 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讴功颂德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秋水伊人 《诗经 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处之泰然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宋 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疑邻盗斧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蠢蠢欲动 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 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